【版权申明:本文为@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,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,违者必究!】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年关将近,忙碌了一年的大家就快迎来春节假期,有机会好好休息,与亲友团聚、享受美食,洗刷一年的疲倦与辛劳。
就在最近,一部从普通人吃饭、聊天的日常出发,在细碎中感受生活之美的日本高口碑温情喜剧《河畔须臾》应景释出了资源,并以豆瓣8.2的高分,登上电影一周口碑榜。
影片是日本知名文艺片女导演荻上直子在《海鸥食堂》《人生密密缝》后自编自导的新作,由松山研一、室毅、满岛光等明星主演,讲述刚出狱的孤僻男子山田(松山研一 饰),独自一人来到日本北部小县城的乌贼加工厂打工,刚遭遇父亲逝世、没朋友没靠山的他,在廉租小区认识了一群古怪但善良的邻居,和他们成为饭搭子与朋友后,重新感受到生活甘甜的故事。
去年在北影节展映时,虽为小众人气片,映后口碑却非常好。
男主有犯罪前科、身居底层的人设身份,贯穿全片的生死话题,毫无血缘关系的边缘人相互联结、彼此支持的情节走向,和国产温情片《人生大事》有不少相似元素。
而它对日常之美的悉心展示,诗意、哲理化地呈现底层人群的生活之道,在生活流叙事里侧写社会问题的手法,也可以让观众联想到小而美又不乏社会性的《隐入尘烟》。
如果说《人生大事》里,底层男主被类似亲情的责任感和情感羁绊所拯救,有一条立业成家、励志向上的人物弧光,那《河畔须臾》里,男主人公的生活从头到尾其实都没有太大变化。
幸福究竟是什么?
不成功乃至有些失败的普通人,又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度过人生中漫长的苦涩、艰辛与孤独?才是影片提出的问题。
和悲情目送传统生活与苦命人凋亡的《隐入尘烟》相比,《河畔须臾》显得积极乐观不少,导演荻上直子在淡然治愈的气氛中,给出了一个简单但管用的答案——
只要好好吃饭,就能好好活着;
只要细细地去找到那小小的幸福,就能带给你撑下去的动力。
这个答案也和当今充满不确定性、难以畅想诗与远方的疫情时代生活产生共振,给予我们朴素的生活启示。
通过男主这一底层外来者的视角,影片轻柔、平静地走入日本北部地区中下层群体的日常生活。
男主人公山田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和社会边缘人。
初入社会没走正道落下了前科案底,出狱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进厂,长时间低头站在刺眼的灯光下,清理无数只乌贼的内脏,换取勉强谋生的薪水,下班后筋疲力尽,就躺在自己的廉租房睡大觉,第二天继续上班。
有一口饭吃、有一间屋可住、有一份工可打,但没有娱乐、没有休闲、没有陪伴,日复一日,机械、孤独地生存下来,就他全部的生活。
这是很多底层城市打工人的常态,其中最让人绝望的一点,就是这种生活本身——漫长、庸碌到无力悲伤或喜悦,只觉得难以撼动,用尽全力挣来的,仅是再普通不过的温饱。
山田平静地承受这一切,但他还是难逃苦闷。
多年未见的父亲,一人死在单身公寓,尸体腐烂发臭才被邻居发现的结局,无疑吓到了他,说不定他老去后也是同样的下场。
但就在这种无法为外人道的恐惧和持久的孤僻中,山田遇到了一群有些奇怪的邻居,一潭死水的生活被激起了一道道波澜,荡漾进他的内心。
奇怪大叔岛田(室毅 饰)是自来熟和大方摆烂的代表。因囊中羞涩,舍不得花钱去公共浴室洗澡,就一直借用山田的浴室,一来二去两人相熟,成了饭搭子和熟人。
岛田不以穷人身份而羞耻,大方承认自己口袋空空,并形成了一套降低物欲和消费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,比如在门前荒地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果,“积极利用”友人和其他公共资源,吃百家饭、洗百家澡。
山田家的浴室和落雨的天空,都可以是他的澡堂。
在岛田的带领下,男主山田竟然也可以品出生黄瓜蘸蛋黄酱的美味,认可自己“蒸得一手香喷喷白米饭”的微小天赋,发现“一起吃饭”的快乐,还难得向岛田聊起了自己去世的父亲。
在此过程里,山田也和带着儿子到处推销墓碑的父亲沟口(吉冈秀隆 饰),以及心事重重的女房东(满岛光 饰)逐渐熟悉,并意外地发现,他们其实早就知道自己有前科的身份,却从未看低过他。
友情与联结,也在这群普遍失败的陌生人间,逐渐建立起来。
就像《隐入尘烟》从农事劳动和四季更替的自然之道入手,《河畔须臾》由日常食物与环境天气切入。最能体现导演风格的,就是她从《海鸥食堂》开始,便一直贯彻的“食为天”本色。
这群小人物吃不起昂贵、稀奇的食物,最豪华的一顿,或许就是六人共享的牛肉寿喜锅,更多时候,主角吃的就是白米饭配咸菜、黄瓜。
即便简朴至此,但角色们看待它们的眼光,却带着母亲看待孩子般的疼爱和珍视。
白米饭是自己亲手蒸的,时间、水分把握得正好,米香扑鼻、堪称完美。蔬菜是自己亲手种的,清甜说明了汗水的回报。乌贼咸菜是好心厂长送的,吃进嘴里时便能想起他不动声色的善待……
菜品不用多丰盛,品味到这些平凡美味的瞬间,就是最动人的幸福和安稳。估计很多朋友看完这部片,也会很想和朋友一起好好吃顿饭了,且无需食物豪华。
居室里有好好吃饭的快乐,居室外则有河畔的滋养。小小河畔不如海洋壮阔,却能汇集多条支流,养育一方水土和一方人,包括晚上在河边露宿的流浪者。
但它同时意味着无情和凶猛。暴雨来袭,决堤的河水可以轻易地将他们从睡梦中冲走,带来死亡和财产损失。
所以,“河畔”也和“须臾”一起,成为一组同时包含痛苦与幸福的意象,既是永恒无尽,也带有残酷的终结意味。
影片也就此避免了温情过度泛滥,屏蔽社会问题的浅薄盲视。
老龄化、孤独死、阶级固化、边缘人朝不保夕的生活状况、心理精神问题严峻等社会弊病,都在波澜不惊的叙事里一点点显露出来。不过度声张,但依然能在细节和背景勾勒中,感知到它们切实存在。
卖墓碑的父子,依然要为了房租和生活费打拼,一番推销后继续遭人白眼。
房东太太靠着房租生活无虞,但如何处理丈夫逝世后无法消散的悲伤与思念,仍然是她的终生课题。
岛田大叔平时看着大大咧咧,但丧子之痛和童年时的心理阴影,还是需要他不断克服,慢慢放下。朝不保夕的物质穷困,也非极简主义能完全解决的问题。
这些隐藏的伤痛经历也和主角们普遍的疏离气质相结合,在总体温情、疗愈的氛围里,提示了生活固有的残酷和悲伤,告诉我们,保持“小确幸”其实也是一件需要付诸努力和勇气的持久行动,对于他们来说近乎于向死而生。
男主父亲之死,也是贯穿全片的一大线索。
尸体焚烧后残存的喉骨,因形状保持得相当完好、端正,竟然成为殡仪馆工作人员啧啧称奇的对象。原来死人之物,在懂得的人眼中,也可成为被欣赏的艺术品。传统文化里对死亡的忌讳和恐惧,悄然化作一种美好寄托。
影片也一直借用诸多人物的经历处理死亡问题。
陌生的的士司机,透露自己将亡妻的骨灰做成烟花在天空中绽放。女房东抚摸、亲吻丈夫的纪念遗骨,聊表思念。末尾,男主和邻居们一起将父亲的骨灰,洒在河畔,飘散在天地之间......
面对死亡的现实、好好告别的同时,也相信死亡不是终点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、思念生生不息、绵延不绝,能够支持生者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,也是《河畔须臾》传达出的东方式豁达生死观。
人生不过须臾刹那,幸福不过四季三餐,生死不过烟花一瞬。不在宏大的意义里挣扎渴求,好好对待一蔬一饭、一花一草和身边的朋友爱人,不光是影片珍视的意义,也是普通人可以仰赖的朴素“信仰”啊。
(文/motion)
上一篇: 定金定额支付比例的规定是什么?_全球热讯
下一篇: 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