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议:胡某宇系自缢身亡,家长如何察觉孩子自杀倾向

2023-02-02 22:18:03来源:生命时报

受访专家: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 梁红

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阳


【资料图】

3个月来举国关注的“胡某宇事件”终于真相大白!1月28日,失踪106天的江西铅山致远中学高一学生胡某宇的遗体终于被找到。2月2日上午10时,江西警方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调查结果,胡某宇系自缢身亡,其遗留的录音笔中清晰记录了“自杀意愿”。心理专家指出,胡同学的不幸值得所有人重视,尽早识别青少年心理危机,才能不让悲剧再次上演。

胡某宇生前有厌世和轻生倾向

警方在“胡某宇事件”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,现场没有打斗、拖拽痕迹。经公安部鉴定中心对现场遗留的录音笔内音频文件进行恢复,综合分析显示,录音内容不存在人为合成、篡改情况,其中两段音频清晰表达了胡某宇的自杀意愿。此前,胡某宇曾与母亲三次通话,其母回忆儿子曾哭诉“不想读书,想回家”。监控显示,2022年10月10日至14日,学校监控显示,胡某宇曾多次登上阳台,有明显轻生意图。

心理专家经访谈、分析,结合胡某宇失踪前行为,认为胡某宇性格内向、孤独,在意他人看法,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,情感支持缺失,缺少情绪宣泄渠道,常有避世想法。2022年9月,胡某宇到致远中学就读后,因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,加之人际关系、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,造成了心理失衡,表现为入睡困难、早醒、注意力难以集中、记忆困难等,伴有内疚自责、痛苦、无力无助无望感、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,进食出现异常,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。

“导致青少年轻生的因素很复杂。”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梁红告诉“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”记者,家族遗传、发育问题、脑神经改变、情绪因素(如焦虑抑郁)、环境压力、突发事件等都可能导致轻生,当事人时常有三大感受:无望、无用、无尽,即感觉未来没有希望,怎么做也不能扭转局面,且这种状态会永无止境地持续下去。梁红表示,青少年最容易出现抑郁、焦虑情绪。鉴于所有情绪问题都可能导致轻生,因此学校、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,就需要高度重视。

五大线索发现青少年心理异常

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19-2020)》显示,2020年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.6%,其中,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.4%,抑郁症成为当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威胁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团队曾在2021年11月调查了全国30多万名中小学生,结果发现,未成年人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伤害上升了很多,并且伴有“四无”心理:学习无动力,没有家长和老师逼着就不爱读书;对真实世界无兴趣,沉迷于游戏、各种社交媒体;社交无能力;对生命价值无感受。

“有别于成年人,青少年心理异常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,行为反应更加明显。”梁红举例说,在门诊中,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,虽然孩子事后也表现出自责和反省,但就是很难控制住自己。对于如何识别青少年的心理异常,梁红建议关注5方面“线索”,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些信号,一定要重视起来:

1.言语信号。有的孩子会直接表达“活着没意思”“没有我更好”,且伴有情绪低落,或者拐弯抹角地讨论死亡话题,比如“死是种解脱”“死后会如何”等。

2.重大事件。当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,可能会对当地文化、环境、人际、生活等各种产生不适应。在梁红的门诊中,经常有孩子向她倾诉,“问题都叠在一起了”。当孩子面临升学、转学、进入新环境等重大事件时,一定要留意他们的反应。

3.行为异常。警惕孩子突然出现“标新立异”的反常行为,比如,开始抽烟喝酒了,突然把头发剪很短,开始穿灰暗色调的衣服,体育或外出活动减少,不愿意接触他人,自我评价低,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别人,等等。这些行为经常因为“性格内向”“青春期叛逆”等而被家长忽略了。

4.情绪不稳。青少年阶段心理波动大,自我意识强,十分在意他人评价,容易焦虑、抑郁、敏感,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语,认为自己不好。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则会发脾气、摔东西、伤害自己,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,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。

5.身体不适。梁红表示,大多数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,都或多或少表现出躯体症状,如乏力、疼痛、食欲不振、失眠等。

各方努力避免悲剧再发生

“不要只因为一个热点事件才重视心理健康,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又淡忘了,各方应当持续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,建立起长效机制。”梁红呼吁,国家、学校、家长要从每个环节重视起来,而不是某一方面、某一时期,要参与孩子们的整个成长过程。

如今,国家已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入学体检项目之一,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,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师建设。学校应设置心理方面课程,配备师资力量,除心理老师外,其他学科老师也应加强心理方面知识学习和培训,了解学生心理动态,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帮助解决。作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:

1.保持情绪稳定。家长是与孩子最亲的人,当发现孩子有压力时,首先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接纳事实,不焦虑暴躁,与孩子一起商量和探讨,共同寻找资源去解决,跟孩子共同成长。

2.倾听理解陪伴。面对存在心理困境的孩子,一定要多陪伴和倾听。尤其是对有轻生倾向的孩子,在视线范围内的陪伴才是有效陪伴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接纳、共情、理解,不要着急给出建议和解决办法,更不要指责和批判。

3.关注生活起居。存在精神心理问题的孩子几乎都有生活、饮食、身体等方面的困难,适当运动、规律进餐、保证充足睡眠都有助于缓解孩子精神压力。家长要敦促和陪伴孩子践行规律的生活节奏。

4.多理解、多鼓励、给方法。人们经常听到一个疑问,“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为什么孩子的心理问题却比以前多了?是不是现在的孩子太娇气了?”在梁红看来,社会条件好了,心理压力就会增大,各阶层的“内卷”会蔓延至学生群体。家长要多理解这种焦虑“并不是孩子的错”,要多鼓励,多夸夸孩子的进步,认可他们的努力,才能提高孩子的自信。家长应多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,遇到困难和问题时,给出一定的建议和方法,教会孩子多角度看问题,帮助提升他们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5.求助专业人士。梁红指出,如果孩子的精神心理状况已经严重影响生活、学业、社交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,这个时候就需要看心理医生了。到精神心理专科机构进行评估,才能对症下药,一味闷在家里或学校并不利于孩子症状缓解,必须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。▲

责编:徐梦莲

主编:张彤

标签: 胡某宇系自缢身亡 家长如何察觉孩子自杀倾向

  • 今日焦点
  • 行业动态